亂世常人恐懼 富豪逆向投資
2022年12月23日

俄烏觸發能源危機、歐美通脹加息潮、中國增長步伐放緩,以至FTX引爆幣圈震盪⋯⋯環球經濟危機四伏,投資者普遍持謹慎態度,不過也有膽識之士,別人恐懼時貪婪,尤其一眾高淨值人士,便視動盪市場為尋找價值的機會,致勝關鍵就是「逆向思考」。

撰文:李潤茵 本刊記者

繼發展商出「忍讓價」推盤後,近日再有業主以「賣樓葬父」求售,本港樓市跌到「欲哭無淚」,「聰明錢」則開始陸續進場──「這段時間,我們做頗多香港房地產項目,例如豪宅及甲級寫字樓。」

郭興業是香港家族辦公室協會副主席,從事相關行業已逾10年,簡單來說,他的工作就是為超級富豪管理財富。

「超級富豪」是什麼概念?在美國,超級富豪俱樂部Tiger 21,入會門檻就是流動資產,必須至少有2000萬美元,香港呢?郭興業用實際案例說明,「我們有位客戶,父親剛剛過身,家族不想分崩離析,於是小試牛刀,用50球美金建立信託,大約就是幾億港元」。

「銀行是『百業之母』,不過許多時候,與銀行並肩作戰的,其實是大家族。社會上,許多建設及生意都掌握在不同家族網絡手中,這個圈子其實很少,香港最上流可能僅幾百人,擴闊少少則幾千人。」

放諸世界,財富金字塔頂層僅佔1%,全球億萬富豪只有2.5萬名,多數來自美國,香港則280名﹝見圖﹞,「中國人習慣悶聲發大財」。

物業抵押 六折貸款

富豪群體怎樣看投資前景呢?「面對衰退陰影,許多人認為『現金為王』,但長期idle cash(閒置現金)都並非辦法。由於家族資金富裕,所以同為條件及原因,需要分散風險,不能put all eggs in one basket(孤注一擲)。」

他們是如何配置資產?郭興業透露,「名單」可歸納為三點:第一、股票佔比仍為最大,而且全球分配,並以不同方式持有;第二、加息周期下,買入息口相關產品,例如定息及債,以維持正現金流;第三、另類投資,「比較沒那麼liquid(流動),但長期持有」,例如文首提及的香港房地產。

做法並非直接買入,而是以物業作抵押下,向業主提供貸款。「香港地產市場目前較尷尬,徘徊在頂峰拐點。部分企業/私人投資者,之前借貸太多、槓桿太高,需要回氣,銀行開始出現逾期貸款(Non Performing Loans),家族辦公室遂留意這類項目。」他補充:「前提是優質豪宅及甲級寫字樓。」

截至10月,本港甲級寫字樓空置達110萬平方米,3年來翻近三倍,創歷史新高;至於豪宅,中原地產研究部指,今年首10個月價值2000萬港元以上豪宅(包括一手及二手)買賣量價齊跌,分別按年下跌59.7%及50.8%,估計全年整體買賣,將創九年新低。

「家族對香港房地產,其實沒那麼悲觀。」郭興業介紹,目前許多貸款項目會以豪宅及甲級寫字樓為抵押,並按折扣價計算借款,通常是六五折,甚至可低至六折,用浮息進行,回報達10厘以上。

背後概念就是,即使對方無法還錢,起碼有層樓在手,而且都是優質物業,並有近四成下跌空間,所以他們相信市場能承接,「本地家族非常熟悉香港樓市,一來法制非常完善,所有合約受高度保障,二來即使有 downturn(低迷),房地產市場都足夠大」。

兩三年前已撤離內房

郭興業坦言,家族辦公室的本質,其實是「保守」,投資核心理念是「不嘗試time the market(捕捉入市時機)」——散戶傾向短炒波幅,超級富豪則觀察趨勢,「一般基金都是自3至5年,家族基金呢?動輒幾十年,甚至是一代人。事關財富增值以外,他們最大目的是傳承、交棒,所以財富規模盡量不萎縮,更好當然是有所增長」。

何謂長期部署?舉個真實例子,家族辦公室幾年前,已經撤離內房市場,他們未卜先知嗎?非也!相反,內房風險存在已久,而且持續都有報告,「地方債達到30萬億以上,其實已經發生多年,並非什麼內幕消息,只是有人選擇視而不見,家族辦公室則會考慮意見,再進行風險調節」。

操盤關鍵是視乎有沒有「根本性」轉變。「以港股為例,高峰曾上到3萬點,我們在2萬8、2萬9的高位,已逐步減持;直至回到萬8、萬9的價位,我們再次買入,也準備分段吸納,作長期部署。」

郭興業說:「因為我們相信香港角色依然不變,無論是中國要走出去,還是外資想探中國虛實,香港仍是橋頭堡,所以在港股配置上,仍然是逢低吸納。」

——節錄自12月號《信報財經月刊》